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秋意正浓,山色斑斓。在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的深山里,养蜂人熊成元正忙着采收珍贵的蜂王浆。怀着对这份“甜蜜事业”的好奇,人们得以走进熊成元的蜜场,感受这位与蜜蜂相伴二十五载的养蜂人别样人生。
打开蜂箱采收蜂蜜。
清晨的山林还笼罩着薄雾,熊成元已开启一天的忙碌。他轻手轻脚打开蜂箱,小心翼翼提出浆框,成群蜜蜂在框架间嗡嗡飞舞,宛如奏响秋日采收的序曲。采收蜂王浆是项需耐心与技巧的精细活——从移虫、下框,到割蜡台、挖浆,每个环节都要拿捏好分寸。这不仅是对操作的考验,更凝聚着自然的馈赠与养蜂人多年的匠心坚守。
“养蜂已经25年了。一开始两家合用一辆车,就养六七十箱;现在规模扩大了,有一百七十多箱。”熊成元一边打理蜂箱,一边回忆自己的养蜂生涯。二十五年间,他始终对蜂蜜品质有着执着追求。为获取最纯净的蜜源,他常年追花逐蜜,辗转于全国各地的深山,让蜜蜂在自然环境中采撷百花精华。
谈及蜂蜜品质,熊成元话语间满是自信。他主动科普:“我们的蜂蜜都是真材实料,蜜蜂在全国各地大山里采蜜,产出的都是无公害产品。有些消费者看到蜂蜜下层结晶会担心,其实这是好蜜的特征——纯天然蜂蜜都会结晶,只是结晶量多少有差别。”
蜜蜂。
十月对养蜂人而言,是“双任务”关键期,既要抓紧采收蜂王浆,保障当年收成;也要悉心照料蜂群,为它们安全越冬做好准备。说起收入,熊成元算了笔实在账:“年景好的时候,蜂王浆加蜂蜜,纯收入能有六七万元。蜂蜜和蜂王浆是主要产品,由厂家直接收购;蜂胶、花粉算是次要产品,单花粉一年也能收个一两千斤。”
尽管养蜂需常年奔波、作息随季节调整,但这份与大自然相伴的事业,让熊成元找到了专属的生活节奏。客观的收入、稳定的市场,更让他对“甜蜜事业”充满信心。谈及未来,他眼中满是期待:“计划继续扩大养蜂规模,把这份事业越做越红火。”在这个金秋,熊成元的匠心坚守,正如他采收的蜂王浆一般,醇厚而甘甜,在深山里酿出别样的幸福滋味。(张佳 洪晶 文/图)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